首页 > 新闻 > 学会动态 > 学会综合 > 内容详情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推动能源低碳转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新能源并网与运行专业委员会2021年联合学术年会在南京开幕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发布时间:2021-05-26

        5月22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新能源并网与运行专业委员会2021年联合学术年会在江苏南京隆重开幕, 会议主题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本届年会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新能源并网与运行专业委员会主办,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京供电分公司、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用电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主席,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舒印彪,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周孝信,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出席大会并作特邀报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电力系统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剑波致开幕辞,东南大学副校长黄大卫、国网南京供电公司总经理陈刚分别致欢迎辞。中国华能集团总工程师兼华能长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林铭山,以及来自电网公司、发电企业、高校及专委会代表约400余人出席现场会议。
 
 
        郭剑波院士在开幕致辞中指出,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已成为业内最受关注和讨论最热烈的话题。通过此次会议,希望各位同仁能够共同探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如何构建,未来电力系统将如何发展,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何实现,以及构建过程中新旧系统如何转换升级等关键问题。
 
郭剑波致开幕致辞
 
        黄大卫在致辞中指出,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一直致力于服务国家能源变革战略需求,在构建新型系统的多个技术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与各专家共同研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如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我国能源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黄大卫致辞
 
      陈刚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各行业再电气化的深入推进,用电规模成倍增长,电力负荷逐年攀升,电网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只有推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并在城市率先落地应用才能化挑战为机遇,国网南京供电公司也已率先采取了一系列新技术、建设了一批新工程,为能源转型、低碳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
 
陈刚致辞
 
        开幕式上举行了隆重的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对遴选出的20篇优秀论文进行了表彰。
 
 
 
        大会特邀6位专家作特邀报告,针对电力低碳转型关键路径、“双碳”目标下的能源电力系统、AI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平衡等问题分享了前沿观点和最新成果。郭剑波院士主持特邀报告。
 
        舒印彪院士在《电力低碳转型关键路径及措施》报告中回顾了我国电力低碳转型取得的显著成效,指出我国电力系统在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电气化水平提升、科技创新、市场化改革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为碳达峰、碳中和搭建了坚强有效的基础平台。面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任务,迎接新能源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电力系统需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综合考虑时间技术成本,科学确定减排路径,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通过增强灵活调节能力、建立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提升终端电气化水平、实现数字赋能、加强碳标准体系建设等措施,加快实现低碳转型。
 
 
舒印彪作特邀报告
 
        周孝信院士在《我国新一代能源系统的发展前景——实现“双碳目标”的能源电力系统情景分析》报告中,介绍了我国能源转型的战略目标以及新一代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核心指标和关键技术,分析了“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系统发展情景,指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占比、显著提高电能在终端消费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最后探讨了构建综合能源生产单元的优势与经济性,为煤电低碳/无碳转型路径方案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周孝信作特邀报告
 
         薛禹胜院士在《因果算法与机器学习的融合》报告中分析了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结构和数据特点,对当前AI的成就及局限性进行了探讨。为克服纯AI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面临众多困难,需从“AI帮助因果算法减少计算量、因果算法帮助AI提高强壮性”两个关键问题进行探索,并指出数据驱动与因果驱动的融合是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领域的未来方向,为引导不同研究范式的融合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做了重要探索。
 
薛禹胜作特邀报告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抽水蓄能和新能源部主任刘永奇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与泛储能系统协调发展的思考》报告中,围绕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分析了解决新能源高渗透的技术挑战和市场驱动。指出虚拟同步机、抽水蓄能可作为解决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系统一次调频跟惯量响应影响的技术手段,以东北电网为例,介绍了市场驱动在电网中的应用模式,介绍了泛储能、数字新基建、能源互联网等技术概念,尝试在更大的空间维度寻找各种储能资源,满足新能源高渗透电网全时间尺度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技术要求。
 
刘永奇作特邀报告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李明节在《电力系统转型过程中的运行与控制——今冬寒潮保供引发的思考》报告中指出,如何推动电力系统的转型是我们现阶段的基本问题。报告回顾了今冬寒潮保供情况,描述了消费侧、供给侧和电网侧的特点,提出未来电网转型中关键的电力供应保障、电网安全控制以及电力市场建设三大任务,并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研究方向的发展设想。
 
李明节作特邀报告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南网总调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映尚在《新型电力系统的电力平衡思考》报告中指出,解决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问题核心是调节资源问题,需要源网荷储同时发力。通过比较传统电力系统与新型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安排的区别,归纳了新型电力系统平衡的三个特点,并针对电力电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平衡问题,新型电力系统电力平衡的核心要素,满足平衡的成本问题,以及技术创新、规划与运行衔接等进行了阐述。
 
刘映尚作特邀报告
 
        大会特邀8位专家作主旨报告,针对电力转型路径及重大问题、新型电力系统保护和运行控制、电力前瞻技术与国际标准等问题分享了前沿观点和最新成果。中国电力科研院副总工程师王伟胜主持主旨报告环节。
 
王伟胜主持主旨报告

        国网能源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运洲在《 “双碳”目标下电力转型路径及重大问题探讨》报告中基于电力系统深度低碳、零碳、负碳三大场景对能源和电力结构进行测算,提出采取“先慢后快”的节奏分段规划电力系统低碳转型路径。指出电力低碳转型中需研究的七大重要问题:坚持节能优先战略、科学确定煤电发展定位及达峰时间、拓展新能源发展模式和多元化利用、形成清洁能源多元化供应体系、正确研判未来电网的功能形态、切实研究解决电力平衡问题、全力攻关突破脱碳降碳技术,并给出了四条政策建议。

张运洲作主旨报告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党委委员郑玉平在《新型电力系统保护和运行控制技术思考》报告中介绍了能源转型目标及路径,指出需将能源研究放至信息-物理-社会系统框架中。分析了新能源暂态支撑能力不足,以常规水火电调节为主的电力电量平衡运行决策方式难以为继,源随荷动难以满足,反应同步机电源特性的继电保护难以适应等新型电力保护和运行控制中所面临的挑战,并从提升新能源协同控制能力、源网荷储资源互补和调节能力、多类型负荷侧资源参与电网调节、构建不受电源特性影响的继电保护四方面进行了探索思考。
 
郑玉平作主旨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袁小明在《正视动态问题的本质挑战:内电势幅值/频率的形成机制、交变信号的动力学维度/工作点及系统的增量因果迭代机制》报告中提出了系统动态过程是交流内电势与有功/无功功率的因果循环过程,指出了电力电子变换器内电势形成机制与同步发电机的统一性,强调了幅频作为旋转运动径向幅度和切向速度的本质及其内秉瞬时性,指出系统分析的基本挑战是交变信号动态演化的物理机制与数学表述,电力电子化系统动态过程中设备内电势/幅值的连续变化特征需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利用幅频调制动力学进行分析。
 
袁小明作主旨报告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创拓国际标准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范建斌在《电力低碳转型与国际标准战略》报告中,回顾了“双碳”目标面临的标准化挑战,并指出国际标准战略在新兴标准化领域的空白急需填补。根据低碳转型的国家战略与国际标准战略,提出以此为基础支撑的低碳转型国家战略计划,推动国内企业以联盟成员形式参与国际标准建设,实现多边合作、国际互认。指出中国低碳转型的目标与国际标准战略高度重合,应充分利用国内标准化委员会以及国际电工委员会,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与电网、电动汽车充电、电力机器人等技术领域,推动技术标准与认证相互促进,支撑“双碳”目标的落地。
 
范建斌作主旨报告
 
        河海大学教授鞠平在《现代电力系统频率安全分析与控制》报告中指出,基于系统惯性中心频率的经典模型存在不适合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调速系统模型过于简化、电力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未考虑、部分模型参数不能唯一辨识确定等问题,基于经典模型的安全分析与控制已无法适应双高电力系统。提出了基于系统频率响应的通用模型结构,确定了4个主要频率安全指标,实现了“在线决策,实时匹配”的紧急控制策略,并成功推广应用在系统设备中,为双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分析与控制策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选择。
 
鞠平作主旨报告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华东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挑战初探与思考”报告中指出了我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运行与控制中面临的挑战,并分别介绍了在电力电量平衡、源荷场站建模、仿真技术提升、量化评估分析和安全稳定控制等方面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案与应用效果。孙华东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中电源与电网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并在典型运行方式生成、电力系统仿真分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电子设备研制、全场景立体安全防御体系建立等方面提出展望。

孙华东作主旨报告

        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赵为在《新能源电力转换设备关键技术发展趋势》报告中介绍了风光等新能源全球发展形势,指出当前风光成本快速下降,平价上网只是开始。分析了风光储电氢电力转换设备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重点关注了未来光伏逆变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基于中压直挂架构的电力转换设备技术,电动汽车技术、智慧零碳技术等,并指出光伏制氢在氢能技术中具有重大发展潜力。
 
赵为作主旨报告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程明在《定子励磁静态密封高温超导电机海上风电应用展望》报告中分析了超导电机当前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指出冷却液密封、电刷滑环系统,力矩管设计是超导励磁同步电机的三大主要难题。详细介绍了定子励磁静态密封超导电机的拓扑结构、工作原理,材料选择及样机组装技术,最后分析了10MW全超导直驱发电机概念设计与应用前景,指出超导直驱电机在海上风电上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程明作主旨报告
 
        作为能源电力领域的年度学术盛会,本次年会紧扣国家重大需求和时代发展脉搏,在两天的活动中共安排6个特邀报告,8个主旨报告,6场分论坛,包括45个专题报告和2场专场技术报告。年会采用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专家围绕本次大会主题开展了广泛热烈的交流讨论。
 
 
        本次会议由东南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与储能运行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创拓国际标准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易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协办。会议还得到了《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网技术》《电力工程技术》《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高电压技术》《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等期刊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