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30日,中国科协清洁能源学会联合体在海口组织召开了“海南省海洋新能源多能互补重大技术发展方向研究高层次研讨会”。会议特邀8位专家作主题报告,来自海南省科协、海南省海洋厅、海南省工信厅、海南省发改委、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海南能源发展研究院、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海南大学等单位的52位代表参加会议,本次高层次研讨会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联合体秘书处)承办。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院长李岩作了题为“大规模海上风电海陆一体直流输电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的报告。他指出,海陆一体化直流输电技术是应对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输电挑战的重要方向,并详细介绍了从±500kV/2GW到±500kV/6GW的技术创新与实践,分析了其在降本增效、节约路由资源方面的显著优势,探讨了直流故障穿越等关键技术。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张永良教授以“海南未来海洋能技术:蓝色经济新引擎”为题作专题报告。报告深入剖析波浪能等核心技术的现状瓶颈与突破路径,探讨产业化发展的创新模式与落地实施路径,分析行业发展面临的多重挑战及风险管控方案,提出兼具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远景规划及针对性发展建议,为海南海洋能产业的规模化推进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清晰思路。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主任汪鹏研究员围绕“海上可再生能源开发及产业发展研究”作了报告。他强调,海上能源开发正从单一模式转向风、光、波等多能互补。报告深入分析了海岛供电、海洋牧场、海上制氢及智算中心等多元场景需求,并从空间融合、结构融合到能源岛等层面,探讨了产业技术路径与发展建议。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新能源部技术处副处长黄海龙以“中国海油深远海风电研究进展及融合开发初步构想”为题作了分享。他介绍了中国海油的新能源布局,并以全球首个“双百”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为例,展示了深远海风电的关键技术突破。报告还提出了风电与油气平台融合、海上制氢、综合能源岛等未来构想。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王泽宁研究员作了题为“数字赋能,向海图强——海南省海洋能源电力数字技术发展展望”的报告。他提出数字技术是推动海洋能源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分析了海南海洋新能源生产、智能电网管理的数字化现状后,展望了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海上风电数字孪生、智慧能源岛及智慧绿色海港等未来路径。

上海交通大学文书礼副教授分享了“新能源海洋船舶体系与岸电系统”的研究。报告聚焦绿色港口与船舶电气化趋势,探讨了港口微能源网与岸电系统的互联互通。他提出的“海上移动能源互联网”构想,以及对港口岸电集群协同优化运行、能量路由器集群调控的深入研究,为实现零碳岛屿和绿色港航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联席总裁刘连玉围绕“创新驱动海洋能源开发走向‘蓝海’”作了报告。他强调技术创新是核心驱动力,并展示了明阳集团从“引领号”、“观澜号”到全球最大的16.6MW“明阳天成号”及50MW "OceanX"概念平台的漂浮式风电颠覆性创新。报告还分享了AI大模型与能源技术融合(如“明知”风电知识图谱)、海上制氢及“风渔融合”等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海南能源发展研究院高级经理吕懿以“海南新能源发展规划与深远海岛屿供电技术构想”为题作专题报告。她系统梳理了海南电网的发展现状,围绕海上风电、光伏等领域阐述海南新能源发展规划,并重点解读深远海岛屿供电技术探索的四大方向。

本次高层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海洋新能源科技前沿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创新趋势,不仅为“海南省海洋新能源多能互补重大技术发展方向研究”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为海南省海洋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