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学会动态 > 专委会 > 内容详情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核能发电分会年会顺利召开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发布时间:2023-03-06

  2023年3月3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核能发电分会年会暨学术报告交流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国家核安全局、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核学会、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有关领导,核能发电分会会员单位相关代表共12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为促进核能发电领域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我国核电产业健康发展交流互鉴、建言献策。

会场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王刚在致辞中指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对于我国应对国际国内风险挑战和建设现代化强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学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科技社团组织,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准确把握核电发电趋势和历史机遇,在中国能源革命的创新改革浪潮中贡献更大的力量,力争在国内外核技术创新与交流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刚致辞

  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在致辞中表示,未来几十年,核能将是我国现代能源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支撑“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国家能源战略的坚实基础,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拓展核电的支撑能力,发展核能综合利用,填补化石能源退场后的空位,是能源体系低碳转型的桥梁和可行之路。

王寿君致辞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在致辞中表示,我们既要秉持安全高效可持续原则,把握我国核能发展新机遇;也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实现我国核能产业自立自强;还应围绕“四个面向”,充分发挥好协会学会服务引领作用。聚焦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广泛团结凝聚能源电力以及核能科技人才力量,以加强引领广泛凝聚人心,以深化治理增强服务效能,以促进科技产业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张廷克致辞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核电运行总工程师郝宏生在致辞中指出,截至目前,核电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已达到5.1%,以国和一号、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为代表的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核电工程,国产化率已达到90%以上。通过十余年的自主研发和国产化攻关,国家电投集团形成了国和系列完整的核能型号谱系以及核电产业链生态,有效提升了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实现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郝宏生致辞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陆坤表示,在发展核裂变能的同时,中科院还有一批科研人员在探索另一类未来先进核能技术——可控核聚变能技术。核聚变能作为人类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重大贡献。加快推动核聚变能开发应用进程,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陆坤致辞

  会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核能发电分会主任委员、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汪映荣在会上就核能发电分会2022年工作作了报告。汪映荣表示,预计到2035年,核能发电量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10%左右。我们应重点关注以下方向:一是按照国家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总要求,推动核电的常态化核准、批量化建设;二是努力提升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全环节控制工程造价和运营维护成本的同时保障核电的安全性;三是着力解决核电“卡脖子”环节,全面实现核电关键设备的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四是拓展核能在清洁供暖、海洋开发、空间探索、海岛及特殊偏远地区供电、海水淡化、工业供汽等综合领域的应用;五是积极推动数字化核电站、智慧化工地以及新技术、新管理方式在核能行业的应用;六是积极探索并参与核电产业链落地的课题研究等。

汪映荣作工作报告

  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设备处处长毛正雄就日前发布的《核能专业发展报告》作了情况汇报。当日下午,与会代表围绕中国核电建设与安全、核聚变发展及应用、第三代核电技术发展等前沿技术专题进行了充分的分享与研讨,生态环境部原核电监管司副司长周士荣,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核能总工程师、“国和一号”总设计师郑明光,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陆坤作专题报告,紧密围绕核电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和重大工程应用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共同为推动核电领域技术创新和先进技术应用、助力新型能源体系构建贡献智慧。

  3月4日上午,主任委员汪映荣一行至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参观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和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陆坤副所长为参观专家做讲解,介绍了磁约束核聚变研究成果、核聚变发展现状及相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情况,并就能源安全、资源可持续、核心技术转化以及科创平台建设等进行深入交流,与会专家表示核聚变能源对于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聚变工程技术攻关,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抢抓科技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动磁约束核聚变研究进程,共绘核聚变发展美好蓝图。

技术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