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场科普讲解?——2023年第六期“电力之光大讲堂”精彩回顾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发布时间:2023-07-11

  7月11日,果壳网副总编吴欧做客2023年第六期“电力之光大讲堂”,为广大科技工作者们带来精彩讲座——《如何做好一场科普讲解?》。此次讲座不仅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科普讲解的策略和技巧,也通过多个实际案例展示了讲解方法运用的效果,并鼓励大家把讲座里的技巧运用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切实提升各位科技工作者的科普宣传能力。

  科普讲解的内容

  很多科技工作者在做科普讲解时遇到的最大难点就是内容的选择,总是会把科普讲解做成了学术报告:只讲知识点、定义、概念和原理,最终讲成了百科词条。这样的讲解效果通常不是很理想。科普讲解需要对展品和展示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发展过程、历史背景和与行业相关的故事,在故事和经历的讲解过程中就能体现出讲解者想表达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及科学精神。同时,科技领域飞速发展,知识也不断更新和演进,科普讲解者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保持对最新科学进展的了解,讲清讲解对象体现的科技前沿知识及发展意义。那么,在筹备一场科普讲解或演讲之前,如何选择主题呢?首先可以结合自己经历和故事来确定;其次,主题一定要离公众的心理距离近,而非追求冷门偏门,最好选择具有时效性的热点话题或阐述未来趋势的关心话题;最后,主题需要有独特性,要从熟悉的事物中找到新的解读角度。

 

 

  科普讲解的思路

  选择好讲解主题后,就要思考如何讲解。在结构呈现方面,讲解要条理清晰、逻辑清晰、故事线清晰。在这里,吴欧为大家介绍了一个实用技巧——ABT模板。ABT其实是“And”“But”“Therefore”的缩写,这个模板建议讲解者按照并列——转折——因果的逻辑来组织讲解段落。此外,在遇到临时需要讲解或演讲的情况时,可以考虑使用第一人称视角,也就是介绍“我”的故事、“我们”的故事、“我们”共同的愿景。在讲解和演讲中,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能给观众带来深刻的印象。在开头时,要设计一个好的自我介绍、一个别出心裁的表达;或者以一个小故事引入。如以“别人眼中的我”和“真实的我”进行对比,用反差感来介绍。在结尾时,忌讳语言过于冗长、强行拔高。一个好的结尾应该是“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的。在讲解结尾时,要简洁有力,利落结尾;呼应开头,再次点题,提升境界;发出呼吁,号召行动。

 

  科普讲解的表达

  在科普讲解中,表达方式影响着交流的效果,学会恰当的表达也十分重要。语言方面,要使用流畅的口语、描述性的语言,而非说明文;除非刻意,不要用生僻词和专业词,如果出现这些词汇需要马上进行解释;语言简练,不要出现“嗯、啊、这个、这样、那么、然后”等小词;慎用形容词,多使用动词、名词,能更准确有力地塑造出画面感。另外,也要注重舞台表现力:服装选择要适合场合及主题;仪态表现要微笑、自信、具有亲和力,要和观众有视觉接触,关照观众的反应;肢体语言动作应少而自然,但也可以根据讲解内容对手势、走动设计特定动作,形成记忆点;声音要语速适度、发音清晰、音量适当,注重语调变化,切忌朗诵腔。

 

  电力之光大讲堂”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在中国科协科普部指导下,为推进科普人才建设、促进科学普及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而精心制作的线上系列科普讲座。自2020年推出讲座以来,已进行广泛传播,深受大家喜爱。

  欢迎浏览专题网站,收看更多精彩讲座:http://www.csee.org.cn/csee2020/dlzgd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