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信息 > 内容详情

梁曦东:学会系列学术报告的进展与价值提升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发布时间:2018-11-14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  
梁曦东

  2015年以来,在学会领导的大力推动下,在学术委员会、各专委会和众多专家的鼎力支持下,学会搭建了系列学术报告的框架,落实了学术报告的构想,尝试了各类报告的编撰,对学会的学术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系列学术报告的框架,包括重大技术方向报告、学科发展报告、专业发展报告、专题技术报告。
  报告第一部分介绍了学会系列学术报告的进展。
  1、重大技术方向报告主要研究、提炼学会层面未来五年尺度的重大技术方向,形成了《“十三五”电力科技重大技术方向研究报告》(2015)。内容包括“十三五”电力科技重大技术方向、“十二五”重大进展。
  2、学科发展报告是对学会层面的“动力与电气工程学科”,在五年跨度上对学科发展历程、学术成果、发展动力、发展趋势进行总体的回顾、分析、总结与展望,着重整体的把握,形成了《动力与电气工程学科发展报告(2015)》。包括综合报告和清洁高效发电技术、电力环保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核能发电技术、输电系统技术、输变电装备技术、智能配用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的进展及发展趋势等8个分支报告(“十二五”的五年跨度)。
  3、专业发展报告是对专委会层面的专业领域近一两年内的主要进展进行总结、分析,反映本专业整体上的发展状况,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展望,着重在专委会层面专业进展的总体把握。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专业发展报告(2015-2016)》完成了电力建设、火力发电、燃气轮机发电、电力土建、电站焊接、高电压、输电线路、变电、用电与节电、电力通信等10份专业发展报告。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专业发展报告(2016-2017)》完成了大电机、电力系统自动化、热工自动化、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金属材料、测试技术与仪表等6份专业发展报告。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专业发展报告(2017-2018)》完成了水电设备、电力行业环境保护、水电建设、超导与新材料应用技术、智能配电网及其管理、电工数学、电力系统、分布式发电及智能配电等8份专业发展报告。
  4、专题技术报告是对各专委会面临的热点技术问题的及时总结,可以了解某专题的主要内容。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专题技术报告(2016)》包含煤电机组深度调峰能力和特性、燃煤锅炉深度低氮燃烧引发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最新进展、柔性直流配电网典型系统架构研究、高温超导交流电缆优化设计及电网应用仿真研究、生态保护中鱼友型水轮机技术需求及展望等6个专题。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专题技术报告(2017)》包含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稳定性研究、电力通信超长距光传输关键技术研究、电力专用语音交换网技术演进与安全应用分析等3个专题。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专题技术报告(2018)》包含汽轮发电机组弹簧隔振基础技术、核电机组蒸汽发生器沉积物及其管理研究、配电网触电保护技术、新能源功率预测技术、面向智能电网的无线通信接入技术、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电网应用、园区能源互联网保护控制核心技术等7个专题。
  报告第二部分首先总结了系列学术报告的价值:
  (1)客观分析技术发展历程。
  (2)清醒判断当前技术发展水平。
  (3)深入分析技术进步的动力与制约因素。
  (4)理性预测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关于学会系列学术报告的价值提升,报告指出,学会学术报告与期刊论文和专著不同,而具有综合性、权威性、代表性的特点;总结了编撰学术报告应有的工作方式,明确学会学术报告对专委会学术交流具有促进与推动作用,也有助于学会学习国际一流学会的办刊经验,打造自己的精品学术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