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学会动态 > 专委会 > 内容详情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测试技术及仪表专业委员会2023年度学术年会在珠海成功召开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发布时间:2023-04-21

  2023年4月17日-20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测试技术及仪表专业委员会2023年度学术年会在珠海成功召开,会议由两家专委会联合主办,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中国工程院邱爱慈院士、李立浧院士、饶宏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王刚、原副秘书长吴云喜,国家自然基金委电气科学与工程学科项目主任郑雁军(线上),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总工汪际峰,高电压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克利,测试技术及仪表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李鹏出席会议。

会场

  王刚秘书长在致辞中代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代表舒印彪理事长向会议的举办表示祝贺。他提到,高电压和测试技术领域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创新研发对实现双碳目标和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将起到推动作用。他对专委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希望专委会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推动电力行业科技进步。并希望与会代表充分利用此次会议平台,共同探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专业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技术瓶颈,共同为加快推进高电压和测试技术领域整体创新水平,促进绿色能源发展,推进我国高压输电工程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王刚秘书长致辞

  郑雁军主任在致辞中提到,近年来基金申请量大幅提升,高电压与放电方向的基金数量稳中有升,达到了中等规模。郑主任对基金申请的规则和审核调整情况进行了介绍。

郑雁军主任致辞(线上)

  汪际峰总工在致辞中介绍了南方电网在高电压专业的发展情况及取得的科研成果,他认为在清洁能源输送、海上风电的大量接入和分布式能源的大量并网背景下,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深入研讨高电压专业发展,将对专业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汪际峰总工致辞

  高克利总经理在致辞中表示,高电压和测试技术及仪表专委会是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具有几十年历史的专业分支机构。在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的背景下,随着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电力行业的逐步推广,支撑高效发电技术装备及先进友好输变电技术装备的规模化应用,专委会也迎来了引领技术进步的大好机遇。期望来自全国相关专业领域的高校、研究机构、制造企业、运行单位的专家学者积极深入地开展交流讨论,面对新形势的机遇与挑战,对专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高克利总经理致辞

  大会报告环节邀请到邱爱慈院士作了题为《强电磁脉冲对电力关键设施的影响研究》的特邀报告。介绍了强电磁脉冲环境及危害,特别是对电力设施的危害机理,针对电力设施建设情况,相关防护设备研发等方面进展。分析了我国在强电磁脉冲防御研究的差距,提出了强电磁脉冲研究基地的规划建议。

邱爱慈院士作特邀报告

  李立浧院士作了题为《计算高电压工程学发展思考》的特邀报告,介绍了计算科学的意义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计算科学+高电压工程学”构成的计算高电压工程学理念,给出了计算高电压工程学发展路径等。

李立浧院士作特邀报告

  饶宏院士作了题为《新型电力系统演进路径的探索》的特邀报告,介绍了新型电力系统演进路径推演方法,从目标推测需求、资源禀赋推导能力、场景推演路径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说明,探讨了新型电力系统演进路径的分析与验证技术,剖析了新型电力系统演进路径的关键问题等。

饶宏院士作特邀报告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深专家陈家宏代表陈维江院士作了题为《非传统避雷针接闪效能实验评价方法》的特邀报告,介绍了非传统避雷针类型,探讨了避雷针接闪效能的实验评价方法,评价了典型非传统避雷针的接闪效能。

陈家宏专家代表陈维江院士作特邀报告

  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教授作了题为《IGCT器件中的高电压技术》的主旨报告,介绍了IGCT发展的背景、结构与工作原理,以及特点与优势,探讨了器件提高耐压能力与关断电流、失效后长期运行等相关技术,提出了最新研制的可控击穿CP-IGCT性能参数。

曾嵘教授作主旨报告

  南方电网专家委员会专职委员钟连宏教高作了题为《南方电网高压专业建设现状及展望》的主旨报告,介绍了南方电网概况,分析了系统与设备安全运行面临的挑战,分享了南网公司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新型电工材料与装备、计算高电压工程学、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智能感知及分析技术进行了展望。

钟连宏教高作主旨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常务副书记荣命哲教授作了题为《环保型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关键技术研究》的主旨报告,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基于电流转移与快速开关相匹配的多零点开断策略,以及基于电动斥力补偿和非对称真空灭弧室触头结构的大电流电磁热力耦合机理与调控方法,研制首台210kA(峰值576kA)样机。

荣命哲教授作主旨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副校长律方成教授作了题为《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先进电工材料研究》的主旨报告,介绍了新型环氧树脂基复合改性绝缘材料涉及的工程问题和科学问题,以及分子模拟计算、环氧树脂微纳复合改性、界面特性调控等研究成果,提出了聚阳离子无损改性方法。

律方成副校长作主旨报告

  重庆大学原副校长廖瑞金教授作了题为《电力装备数字孪生关键技术》的主旨报告,介绍了数字孪生的发展现状,探讨了三维实景扫描、高精度传感等技术,提出了性能分析类数字孪生框架,并就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电力装备进行了展望。

廖瑞金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李鹏教高作了题为《GIS设备状态检测技术及应用》的主旨报告,对GIS设备状态检测的5类技术进行介绍,分析了各类技术的优缺点,展望了各类技术发展方向,并分享了中国电科院在该领域近期取得的突破。

李鹏副院长作主旨报告

  国网重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侯兴哲教高作了题为《电能表状态检验技术及工程应用》的主旨报告,介绍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和电网网络分析三种技术路线的电能表状态评估方法。

侯兴哲教高作主旨报告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战略中心主任闫华光作了题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氢耦合技术发展路径探讨》的主旨报告,介绍了氢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探讨了电氢耦合场景与发展路径,分析了长周期储能必要性,各类储能、储氢技术经济性,提出了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氢能发展路径。

闫华光主任作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之后,举行了年会优秀论文和高影响力论文的遴选发布仪式。论文遴选和发布工作由中国电科院期刊中心精心组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中国电工技术学报》《电网技术》《南方电网技术》等23本电力行业高影响力期刊积极参与共同完成。

  19日上午高峰论坛环节邀请到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梁曦东教授、重庆大学副校长李剑、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丁立健、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张晓星、上海交通大学黄兴溢教授、国网电科院武汉南瑞公司副总经理谷山强、南网科研院高压所所长贾磊就“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定位与发展”这一议题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和观点。论坛由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院长董旭柱和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刘文凤主持。专家一致认为,在以“双高”为特点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需求始终存在,新的电网发展形式对传统专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的特点,适应国家对装备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形势要求,进一步拓宽专业范围和学科边界,借助更多新学科、新手段做好传统专业的交叉融合发展。

高峰论坛

  为做好深入交流,专委会于17日组织召开了“智能量测”、“直流断路器”、“高压电缆缓冲层性能提升”等3个专题研讨会,以及《高电压技术》《High Voltage》编委会工作会议。

  会议共录用406篇论文,并围绕新型电力系统下智能化环保化数字化输变电装备、绝缘材料、新技术等方向组织了9个技术分会场进行论文宣讲交流。

  本次会议是高电压和测试技术及仪表专委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联合学术年会,来自全国相关专业领域的高校、研究机构、建设运行单位、制造企业的900余位专家和青年学者现场参会,并开展了广泛充分的技术交流,在凝聚行业力量、促进学科进步、助力高质量发展和人才成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