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学会动态 > 专委会 > 内容详情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气象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发布时间:2023-10-26

  2023年10月24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气象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张小曳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肖子牛,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调中心副主任张振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伟胜,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申彦红,以及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专委会成立大会由申彦红主持。

会场

  专委会成立大会上,与会专家听取了专委会筹备组建及工作计划汇报。会议宣读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关于成立能源气象专业委员会的批复》文件。

  张小曳院士在讲话中指出,能源气象专委会的成立是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的担当之举,是实现能源电力转型的基础保障,是加快产学研融合应用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复合型专业人才体系的重要推力。专委会要肩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加强技术创新,打造多学科、多行业的交叉融合平台,共同推动能源气象高质量发展。

张小曳院士讲话

  王伟胜代表秘书处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发表讲话。他指出,中国电科院要坚持“数字赋能、融合创新、凝聚共享、互惠共赢”的发展理念,与各成员单位密切合作,努力将专委会打造成为能源气象交叉学科领域“产学研用”共生共赢的生态圈,在凝聚行业力量、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学术交流、助力人才成长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王伟胜讲话

  申彦红代表学会对能源气象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希望专委会积极组织专家开展学科及技术研究,推动新能源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围绕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的气象理论及应用技术开展科研攻关、解决重大科学和工程问题。加强工作规范性,不断提高学术活动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申彦红主持并讲话

  会议还为委员代表颁发了聘书,并合影留念。

颁发聘书

  能源气象专委会学术年会共组织4个主旨报告和6个特邀报告,报告内容涵盖能源与气候交互影响、定制化能源气象预报、能源电力防灾减灾、新能源功率预测等能源气象领域热点研究方向与最新技术成果,对深化理论研究、加强协同配合、强化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肖子牛作题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特征和演变及其对能源的影响》的报告。报告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能源的影响出发,阐述了灾害的演变和机理,提出了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测水平的途径,并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极端事件预测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目标。

肖子牛作主旨报告

  张振宇作题为《能源转型背景下气象对电网调度运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报告。报告分析了当前极端天气事件对电力调度带来的挑战,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调度支撑能力、落实安全管控措施三方面进行阐述,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提供典型经验和实践范例。

张振宇作主旨报告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常蕊作题为《双碳目标下的可再生能源气象学研究与应用》的报告。报告重点介绍了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风电智能增效研究与应用、储能的最优配比等研究成果与应用情况,提出了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气象学的倡议。

常蕊作主旨报告

  国网设备部技术处副处长金焱作题为《“电力+气象”在设备管理专业的应用实践》的报告。报告聚焦设备管理领域对气象服务需求,提出电力气象工作的思路和目标,从加强专业管理、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强化环境感知能力、加强生产服务支撑等方面介绍气象在设备管理领域的实践与应用,并提出了思想上要统一、专业上要合力、行动上要协同的呼吁。

金焱作主旨报告

  中国电科院电力气象首席专家潘林林作题为《电力气象数值预报模式进展》的报告,报告阐述了电力气象数值预报模式最新进展,以美国统一模式(UFS)为例,从动力框架、物理过程、资料同化,以及业务应用等方面,介绍了新一代天气预报系统技术及应用情况。

潘林林作特邀报告

  国家电投集团风电产业创新中心电力气象研究所副所长许晓林作题为《新能源气象服务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报告针对新能源气象支撑中存在的难点与不足,从海上风电气象观测和精准预报的角度提出了下一步的技术发展方向。

许晓林作特邀报告

  南瑞集团二级资深专家冯万兴作题为《我国电网雷电监测预警网进展及应用》的报告。报告分享了电网雷击监测预警方向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在雷击监测与风险预防方面面临的挑战及下一步攻关方向。

冯万兴作特邀报告

  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杨明教授作题为《数值气象预报在新能源发电预测中的应用研究》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山东大学在能源气象科研数据共享方面所做的探索,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杨明作特邀报告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副院长陈明轩作题为《冬奥会高精度天气预报技术及其拓展应用》的报告。报告介绍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复杂山地高精度天气预报技术,以及在短临预报、风电功率超短期预测等方面的拓展应用。

陈明轩作特邀报告

  中科天机气象科技有限公司模式专家王諝作了题为《精细化气象服务助力新能源产业》的报告。报告介绍了自主研发的全球-区域一体化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及其应用情况。

王谞作特邀报告

  下一步,专委会将积极搭建能源与气象行业“产学研用”交流平台,推动能源与气象跨行业融合创新,建立强理论、重实践的科研人才体系,逐步形成能源气象新学科,推动构建能源气象技术支撑体系,助力新型能源体系目标实现。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