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学会要闻 > 内容详情

2022年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协作网年会线上召开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发布时间:2022-12-12

  2022年12月9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主题活动——“2022年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协作网年会”在线上举行。会议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低碳转型 智享未来”为主题,紧扣国家能源政策和发电领域的前沿、关键技术,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天寿等26位知名院士、专家,围绕电力储能、先进核电技术、清洁煤电、新能源及氢能技术等领域开展交流研讨,探寻高效低碳发电技术发展方向。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林铭山发表致辞,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核能总工程师郑明光发表致辞并作主旨报告。会议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王刚和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协作网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孙锐主持。超过7万人在线观看了会议。

  林铭山副理事长在致辞中介绍了“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协作网”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及重要贡献。党的二十大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他强调,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电力行业将发挥核心和引领作用,大幅提升低碳电力供给能力,支撑整个经济社会的碳减排。“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当前能源电力行业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也对能源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林铭山致辞

  郑明光总工程师在致辞中表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一,是先进能源技术开发商、清洁低碳能源供应商、能源生态系统集成商,聚焦“2035一流战略”,产业结构合理,科技创新能力突出,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清洁高效发展是未来发展需求,也面临重大挑战,应坚持“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推动能源转型发展。

郑明光致辞

  开幕式上发布了2022年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协作网年会优秀论文遴选视频。

王刚、孙锐主持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作了题为《流体电池储能原理与技术》的特邀报告。他指出,储能可以平抑能量波动,实现能量平滑、稳定输出,是支撑光电、风电大规模应用的必备技术,是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流体电池以可流动物质为能量载体,实现了储能能量与储能功率的解耦,具有易规模化、无地理限制、安全、高效等优点,但其大规模应用仍面临性能较差、成本较高的瓶颈。报告分析了流体电池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介绍团队建立的热-电化学耦合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开发的高性能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锂空气电池以及液流电池等流体电池储能技术。

赵天寿院士作特邀报告

  郑明光总工程师在题为《先进核电技术发展 支撑清洁低碳转型》的报告中指出,当前面临三大主要挑战:一是传统能源不可持续,需要另找出路。二是碳排放的持续增加不可接受,必须改变能源形式与使用方式。三是以新能源为基础的新型能源体系的建立面临困难。核能,是应对以上挑战的重要选择。核能的低碳属性优势明显,还具备其他一系列综合优势,包括:能量密度高,三代核电安全性高,机组可利用率高,可作为电网稳定的基荷能源,具备一定的调峰能力。先进核电可支撑以新能源为基础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面向未来发展需求,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布局先进非能动反应堆与智慧能源协同系统,助力双碳目标落地。积极发展先进核电,推动核能与可再生能源耦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郑明光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陈海生以《压缩空气储能》为题,围绕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示范电站等方面,介绍了压缩空气储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主要科学问题,分享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系统设计与分析技术,压缩机和膨胀机技术、蓄热换热器技术和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等,介绍了1kw、15kw、1.5MW、10MW和100MW等多个示范系统进展情况,并分析了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陈海生作报告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李红智作了题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报告,主要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先进动力循环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以及该技术针对高效灵活火力发电、高参数低成本光热发电、液态金属快堆核能发电和大规模长周期电热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李红智作报告

  为促进创新思维交流碰撞,本次会议组织了“清洁煤电技术”分论坛和“新能源及储能技术”分论坛,分别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赵毅、副秘书长崔志强、清华大学教授蔡宁生、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东晓主持。

清洁煤电技术分论坛

  在清洁煤电技术分论坛上,邀请了11位专家作报告。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徐冬介绍了碳中和背景下目前国内CCUS发展现状和发展的困难和瓶颈等,以及预测未来国内发展CCUS的机遇和挑战;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专家兼低碳研究所主任吴其荣针对电力行业开展碳捕集技术的需求,对碳捕集技术的路线选择、经济性敏感性等进行了分析;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节能中心副主任黄嘉驷针对三改的相关技术示范与应用推广进行交流;上海电气电站服务公司副总经理周作了题为《上海电气燃煤机组综合升级改造技术》的报告;国能锦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延兵对汽轮发电机组高位布置技术的主要难点、创新点、建设历程和工程应用情况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技术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张廷军作了《生物质气化掺烧》报告,就技术背景、气化耦合发电技术和下一步发展计划作了详细阐述;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牛涛,指出燃煤锅炉混氨燃烧技术的背景、发展历程、研究成果和前景展望进行了介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孙叶柱作了《液态排渣锅炉全烧高碱煤技术研究与应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乌晓江,介绍了我国典型新疆高碱煤的分布、煤质特性以及典型高碱煤在固态排渣锅炉及液态排渣锅炉两种燃烧方式下的沾污结渣特性、防控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我国新疆高碱煤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指导和依据;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试验研究院一级专家张孝勇概述了目前锅炉侧调峰技术方案,提出了研发推广无外加热源自稳燃燃烧器的思路和建议;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清洁高效火电技术中心节能减排所副所长副所长张涛介绍了燃煤机组协同处置多源有机固废典型技术路线,国内外典型应用案例,以及开发的关键技术及实施工程项目,燃煤机组协同处置多源有机固废技术发展趋势及建议。

新能源及储能技术分论坛

  在新能源及储能技术分论坛上,邀请了11位专家作报告。国家电投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副处长程昭作了题为《海阳核电厂核能供热实践》的报告;华能核能技术研究院院长吕华权分析了核电产业发展背景,介绍了对高温气冷堆的燃煤替代、技术特点及发展面临的挑战等;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副系主任史翊翔,介绍了氢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趋势;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氢能事业部正高级工程师单小勇介绍了通过对制氢、储氢等技术发展现状的分析,讨论氢能在低碳能源体系中的应用;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覃大清介绍了抽水蓄能及常规水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主任兀鹏越介绍了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技术及应用场景;中国大唐集团科研总院室主任孙涛作了《绿氢与煤化工产业耦合发展技术探索》的报告;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南瑞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伟作了《无常规电源支撑的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基地稳定运行及直流送出关键技术》的报告;长电新能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斌介绍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电源侧储能技术路线的选择;国家电投集团光伏(储能)产业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庞秀岚介绍了光储发电技术相关研究和实践情况;北京四方继保股份有限公司分布式能源及储能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斌针对规模化锂电储能关键技术进行探讨。

  本次年会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协作网成员单位、各发电集团、电网、高校、院所的领导、专家、学者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回看链接:

  (1)主会场:http://z-mz.cn/5wtMT

  (2)清洁发电分会场:http://z-mz.cn/5wtOZ

  (3)新能源及储能分会场:http://z-mz.cn/5wtN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