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至27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能源互联网专业委员会在天津召开主题为“能源互联科技领航,跨界融合共创未来”的学术交流年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一级顾问、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维江,天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电机系康重庆教授,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钱庆林,专委会委员及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专家学者及师生近200人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及主旨报告环节由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陆超主持。
会场
陈维江表示,能源互联网作为落实能源革命、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在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提升能源综合效率、促进能源市场开放和产业升级等方面不断展现出新价值。近年来,专委会通过学术会议、系列研讨和跨界交流等形式,逐步形成了更加开放、务实、协同的学术氛围,为服务国家战略注入新的活力。期待专委会能够围绕本领域的前沿方向和热点问题,持续深入交流、碰撞思想,为“十五五”开局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推动能源互联网事业高质量发展。
陈维江院士致辞
王成山指出,能源互联网是个非常有前景的方向,但在规模化冷热电怎么能高效,怎么能低碳,怎么能和电网互动方面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国家能源局有提出,要各省都申报零碳园区建设,同时还要考虑到绿电所占的利率及如何解决综合能源终端的冷,热电利用问题,所以这个领域将是专委会一个重要的阵地。希望专委会不断探索,为国家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成山院士致辞
康重庆提到,能源电力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高比例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分布式资源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与高效运行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希望各位委员和专家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研讨前沿问题、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能源互联网的持续创新与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康重庆教授致辞
会上,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孙凯作《电力能源汇刊(iEnergy)》介绍。该刊是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IEEE负责海外传播,清华大学电机系提供学术支持,何金良教授担任主编的完全开放获取英文国际学术期刊,已被多家知名学术数据库收录。
孙凯教授介绍《电力能源汇刊(iEnergy)》
主旨报告环节,天津大学贾宏杰教授作题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用户侧工业负荷灵活性(虚拟储能)分析》的报告,分享了工业领域调控的巨大潜力和新型电力系统优质的灵活调控资源,而多能微网则是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也离不开适合的市场机制和政策保障。
大连理工大学李卫星教授作题为《海陆一体低碳海岛能源系统规划与运行关键技术》的报告,提出海岛供能多元化发展是海洋开发利用的前提,将建设国际领先的“绿色智慧能源岛”测试验证与数字孪生基地,为海岛能源系统的海陆空立体化发展提供创新方案。
清华大学张宁副教授作题为《面向电力系统运行规划的数据驱动安全稳定规则学习与内嵌》的报告,提出需要在电力系统运行规划层面考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为电力系统带来的巨大挑战,数据驱动方法将有望为电力系统运行规划提取准确且可靠的安全稳定规则。
北京交通大学李猛副教授作题为《直流电网继电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的报告,通过对直流电网中的故障分析、隔离和恢复的系列研究,展望定值自整定、参数自进化、测量误差自校核的智能化保护新原理,并交流新场景下的保护及电缆预保护的关键技术。
上述报告内容紧扣能源互联网前沿议题和关键技术,深入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思考,为与会者带来有益启迪与参考。
主旨报告
青年学者学术交流环节由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张沛教授主持。福州大学林俊杰副教授、天津大学赵博超副教授、国防科技大学黄生俊副教授、天津市普迅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刘涓钰分别作题为《城市轨道交通柔性牵引供电系统的实时运行感知与优化技术》《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赋能需求侧资源利用》《分布式供电系统节点抗毁性优化研究》《电碳因子精准核算方法研究与应用实践》的报告,充分体现了青年学者的创新活力与学术担当。
青年学者报告
为进一步展现跨学科融合的研究成果与广阔前景。会议同期举办“能源交通融合”专题论坛和“人工智能+能源互联网”专题论坛,分别由天津大学穆云飞教授和天津大学赵博超副教授主持。
“能源交通融合”专题论坛邀请到穆云飞、北京大学王剑晓教授、四川大学向月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王科副教授分别作题为《电力交通融合视角下的电动汽车灵活性量化与互动技术研究》《低空经济与空天能源技术展望》《促进清洁能源消纳的车网互动运营机制》《重载铁路交能融合牵引供电关键技术研究》的报告。
“人工智能+能源互联网”专题论坛邀请到北京大学研究员何冠楠、东南大学宋梦副教授、河海大学陈胜教授、南京大学吉炜副教授、张沛分别作题为《面向能源互联网的多尺度融合模型构建方法》《面向电网安全高效运行的城市建筑负荷调控关键技术与应用》《基于AI赋能的车-站-网高效协同研究》《AI赋能能源感知、预测与决策:迈向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体系》《嵌入商梯度法的潮流计算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报告。
专题论坛报告
会议期间,专委会组织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并组织与会代表赴天津静海线柔性直流供电系统示范工程开展调研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