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学会要闻 > 内容详情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发布时间:2025-10-30

      2025年10月22日至24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李立浧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党委书记陈梅,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毕天姝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罗安院士,饶宏院士等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专委会委员、特邀专家以及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电力企业等单位共计4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专委会秘书长、南网科研院副院长李岩主持。

大会开幕式现场

      李立浧强调,专委会要按照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推动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保障能源安全提供支撑,促进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技术在实现新能源的广域输送与高效消纳,实现能源灵活转换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李立浧致辞

      陈梅指出,学会以建设世界一流“四型”学会为目标,着力搭建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平台。将持续引导广大能源电力科技工作者在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创新、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等方面展现更大作为。希望与会代表充分交流,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言献策。

陈梅致辞

      毕天姝提到,华北电力大学在基础理论研究、首项直流工程论证、核心装备国产化及拓扑创新等关键领域持续投入,为行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会议的举办将推动新思想、新技术的碰撞与融合,助力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与高质量发展。

毕天姝致辞

      会议举行了第十一届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创新杯大赛颁奖仪式。本届大赛以“提升柔性直流过载能力的拓扑与控制技术创新”为题,旨在激励科研工作者在新型柔性直流换流器拓扑结构、控制与调制技术、装备驱动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做出新的突破。经过申报、网络评审、会议答辩评审等环节,最终评出5份作品获奖。

第十届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创新杯大赛颁奖仪式

      学术交流环节邀请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作题为《从大模型到智能体 从电力网到算力网》的报告,报告基于新一代大模型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脉络梳理,指出AI正从生成式大模型向智能体及多智能体协同演进,介绍多智能体技术在负荷预测、性能优化等环节的应用现状和潜力,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在可靠性和高效性等方面的新要求,提出电网智能体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作主旨报告

      罗安院士作题为《电能高效高质转化技术及应用》的报告,报告介绍了中/高频感应加热、大电流脉冲加热及微波加热三种工业电热高效高质转化技术及应用,针对能源外送走廊下特高压直流输电对油气管线的干扰问题,提出“电力电子+电化学”的新型有源吸收结构和零阻有源排流方法的电-电特种治理技术解决办法。

罗安院士作主旨报告

      饶宏院士作题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与挑战》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双碳”目标下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目标、取得的进展及面临的挑战,系统梳理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路径,并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新型电力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及关键问题。

饶宏院士作主旨报告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流技术中心主任郭贤珊作题为《系统支撑型直流输电技术思考》的报告,报告认为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需构建新型直流输电技术,分析了具有系统支撑能力的直流输电技术,并提出系统支撑型直流输电技术方案以及后续工程建议。

郭贤珊作主旨报告

      浙江大学徐德鸿教授作题为《碳化硅三相变换技术:进展与展望》的报告,报告介绍了碳化硅三相变换技术当前进展,提出脉冲边沿对齐方案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指出宽禁带器件与软开关技术的结合将进一步提升三相功率变换系统的性能。

徐德鸿作主旨报告

      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Oriol Gomis-Bellmunt教授作题为《Modern Power Systems With Grid Forming Converters》的报告,报告分析了高比例电力电子下新型电力系统特点及稳定性问题,提出构网型换流器对解决当前交直流混合电网复杂问题的优势,提出关于构网型换流器在交直流混合电网中控制功能分配策略的思考。

Oriol Gomis-Bellmunt作主旨报告

      南网科研院副院长李岩作题为《大规模海上风电海陆一体直流输电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的报告,报告针对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分析了2GW级海上风电直流输电解决方案和6GW级海陆一体直流输电技术方案的优势,未来将持续推进相关研究。

李岩作主旨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赵成勇教授作题为《彻底抵御换相失败的新型换流器拓扑及其灵活无功控制方法》的报告,报告针对无自关断能力的晶闸管存在换相失败的问题,提出抵御换相失败的晶闸管全桥级联换流器拓扑,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对换相失败抵御有显著效果。

赵成勇作主旨报告

      西南电力设计院副总经理吴怡敏作题为《AI重塑设计——电力工程的“智造”时代》的报告,报告分享了AI在电网设计中的场景应用,介绍了当前AI技术已经从辅助工具发展成为设计伙伴,并指出未来电网设计的成果将是数智孪生体。

吴怡敏作主旨报告

      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颜骥作题为《更大功率柔直换流阀用功率半导体器件解决方案》的报告,报告介绍了中车功率半导体器件大电压、高电流、高可靠三大关键技术,并分享了中车功率半导体器件解决方案及应用情况。

颜骥作主旨报告

      英飞凌科技公司Jens Przybilla专家作题为《Highest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for Modern HVDC Connections》的报告,报告介绍了英飞凌IGBT芯片的发展历史和设计优化,分享了新一代器件的开发情况,并对硅、碳化硅和氮化镓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Jens Przybilla作主旨报告

      特变电工西安柔性输配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金龙作题为《模块化换向式变流器MCC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报告,报告介绍了模块化换向式变流器MCC的运行原理与技术优势和青海、新疆项目的应用情况,指出MCC在轻量化/紧凑型的海风送出、背靠背互联等场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吴金龙作主旨报告

      厦门和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卫星作题为《支撑未来高比例绿电的储能技术》的报告,报告分析了当前锂电储能技术经济瓶颈,分享了三代储能技术和直挂式柔性储能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情况,并介绍了高比例绿电输送技术。

林卫星作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聚焦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在“双碳”目标实现中承担的重要作用、新型电力系统对直流系统和电力电子装备提出的全新需求、相关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制定等热点问题。李立浧主任委员在会议总结中对主旨报告逐一点评,并给予高度评价。

      本次学术年会共收到论文150余篇,最终录用中文96篇、英文48篇。会议深入探讨了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领域理论研究、规划设计、设备制造、生产运行、工程应用、标准化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热点内容。通过大会主旨报告、专题研讨、论文宣讲、墙报交流、技术设备展览展示等形式,为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企业、科研单位的师生与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高质量的交流研讨平台,为相关装备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会议的成功举办有利于促进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发展,推动国家的行业科技创新和世界范围的技术交流协作。

      会议同步线上直播,超1.5万人次在线观看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