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至24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新能源智能发电与设备管理专委会在杭州召开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新能源智能发电技术论坛。会议由专委会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战略部主任李来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西安热工院副总经理赵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崔炜出席会议。来自高校、发电集团、科研机构及科技企业的委员、专家和代表150余人参加会议。23日开幕式及上午的特邀报告环节由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文忠主持。

会场
崔炜强调,新能源是推动能源革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力量。当前,能源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任务紧迫。希望专委会紧密围绕“十五五”发展目标,不断强化学术引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组织运行机制,持续提升专业影响力与行业服务力,为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学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专委会各项工作,携手为行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崔炜致辞
李来龙指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新能源发展正从规模扩张阶段加速转向高质量跃升。面对新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升、电力电子设备大规模接入等挑战,专委会将加强跨行业、多学科协同,致力于打造高端科技智库,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夯实人才基础,拓展交流维度,为我国新能源智能发电与设备管理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李来龙致辞
赵勇表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专委会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存在的不足。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西安热工院作为秘书处单位,将强化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研发优势,构建集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与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协同体系,增强平台引领作用,夯实组织管理基础,优化委员联络与服务机制,持续激发专委会的组织活力与战斗力。专委会将以本次会议为新起点,与各界专家深化合作,共同为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与电力行业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赵勇致辞

张文忠主持
特邀报告环节,华能集团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华北电力大学外聘硕士导师陈大宇作题为《电力市场交易现状、问题、创新》的报告,系统地分析了电力现货市场运行现状及存在的试图用市场机制解决本属宏观调控范畴等问题,并指出未来电力市场将迈向“将价格的决定权真正归还给市场本身,让市场引导资源配置”的电力市场新阶段。

陈大宇作报告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副总裁、风电产业集团总经理陈秋华作题为《新电力市场交易场景下新能源发电思考》的报告,针对当前电网构网能力、收益波动等多重挑战,他提出以资源评价革新、构网型技术升级和电力交易策略为核心,构建综合能源系统与智慧运营能力的破局之法,建议新能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能源解决方案。

陈秋华作报告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区部副总裁马竞涛在题为《创新驱动光伏产业和电站投资高质量发展——“136 号文” 背景下的价值重构与创新路径》的报告中指出,当前新能源发展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新”的战略转型,应积极把握政策导向,以技术创新提升绿色电力资产价值,并通过模式创新拓展多元化收益渠道,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出系统思考与可行路径。

马竞涛作报告
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风电产业事业部数字化技术室主任戴建军分享了《AI时代数字风电解决方案》,从智慧设计、智慧生产、智慧运营、智慧服务四个方面介绍了运达用智能技术破局,驱动绿色能源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的技术方案。

戴建军作报告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副主任范晓旭作题为《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挑战与海洋牧场融合创新实践》的报告,系统阐述了从项目背景、核心技术、建造施工到平台特色与运行效果的全链条创新实践。深入剖析了漂浮式海上风电发展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与海洋牧场融合的前沿探索与成果,为深远海风电的开发与多元化综合利用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范本。

范晓旭作报告
23日下午的特邀报告环节由专委会委员、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新型储能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大唐集团首席专家唐宏芬主持。

唐宏芬主持
浙江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大海分享了《海上风电场水下智能巡检与运维技术》,系统介绍了基于矢量推进式AUV构建的智能运维技术体系。该体系实现了监测、预警、巡检、感知与作业一体化功能,为海上风电机组、海底管道及海底线缆等海工装备提供了完整的智能化运维解决方案。

张大海作报告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长聘副教授麻林巍在《碳中和、能源转型与多能协同——能源发展新形势和新思路探讨》报告中强调,当前能源转型进程仍滞后于预期,需通过“节能+替代+碳消除”的综合路径推进。面对多能协同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应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深入开展跨学科理论探索,发布具有指引性的“灯塔”情景。

麻林巍作报告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副教授王俨剀在《新能源发电设备健康管理与故障预警技术》报告中指出,健康管理是新能源发电设备未来研制和运维的关键技术,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健康评估是健康管理的三个核心环节,知识图谱、迁移学习和因果分析等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将在设备健康管理领域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与智能运维提供有力支撑。

王俨剀作报告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技术专家张锋在《基于零碳园区的新能源智能发电运营和商业模式》报告中指出, 面对当前配网新能源发展面临电网承载能力不足、局部电能质量下降、调度运行难度增大及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等挑战,可以采取以“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系统为核心载体,推动运营智能化和并网友好化的技术路径。

张锋作报告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修林作题为《高比能锂电池电解液及界面机理研究》的报告,系统阐述了电解液设计的三大创新方向。他指出,针对极端工况等特定需求,电解液设计正向定量化、定制化和理论交叉化深度发展。厘清电解液内部复杂相互作用机制并结合多学科交叉,将有力推动下一代高比能、高安全性锂电池的突破与创新。

范修林作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特聘副教授罗仕华在《人工智能在新能源系统中的应用探讨》报告中重点阐述了AI在电力电子变换器效率优化、电力设备智能诊断与故障预测,以及高比例光伏接入的配电网电压控制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展望未来,推动“知识驱动与数据驱动”相结合、解决学术成果向工程应用转化中的安全性与可解释性难题,将成为重要研究方向。

罗仕华作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柳亦兵作分享了《风电机组叶片损伤监测预警技术现状》,介绍了风电叶片故障模式及监测技术、叶片损伤振动监测技术、叶片损伤声监测技术,系统地总结了风电叶片损伤监测的共性关键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思路。

柳亦兵作报告
会议高质量论文交流环节由专委会秘书长、西安热工研究院新能源技术部总工程师谢小军主持。深圳量云能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银磊、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电力系统分析部副经理葛景、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服务事业部经理伍阳阳、上海应谱科技公司副总工程师胡锦钢、上海国缆检测股份有限公司中高压产品检测部项目工程师于辰风、北京金风慧能技术有限公司数据分析助理工程师王金发、华北电力大学硕士研究生张起瑞、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电气技术部工程师李志鹏等八位高质量论文作者分别作题为《基于智能体建模的电力量化交易决策系统构建与实现》《构网型技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思考与实践》《平抑风电波动的混合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及双层能量管理策略》《智能螺栓技术治理叶根螺栓疲劳断裂的应用研究》《光伏发电场和陆上风电场用电缆故障案例分析与讨论》《新能源场站产能评估技术研究》《基于ICEEMDAN+VMD的CNN-BiLSTM-Attention短期风速预测》《风电预测新方法:全局曲率-稳定性分析法让风储更默契》的报告, 内容涵盖电力交易、构网型技术、储能优化、故障治理、产能评估、风速预测等多个新能源热点方向,充分展现了青年科技工作者们的创新活力与研究深度。

谢小军主持


青年学者作报告
本次会议聚焦新能源智能发电与设备管理领域的前沿发展,围绕构网型技术、智能诊断分析、设备健康管理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通过特邀报告、论文交流、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与会代表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有效促进了学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的融合,为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会议得到北京华能新锐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千尧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尚文汇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年会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