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凉山 电亮彝区 四川省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三下乡·青春光明行”科普下乡暨乡村振兴活动走进大凉山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发布时间:2021-08-03

  7月19日至7月23日,四川省电机工程学会2021年“电力三下乡·青春光明行”科普下乡暨乡村振兴活动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举办。本次活动由四川省电机工程学会、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主办,国网凉山供电公司、国网喜德县供电公司协办。

  在本次活动中,由国网四川技培中心教师志愿者、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和来自凉山州的彝族“三定生”共30人组成的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在凉山州喜德县阿吼村和彝欣社区等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科普宣传暨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为彝区群众宣讲电力科普知识、培训安全用电技能、发放彝汉双语安全用电、电力普法、防电信诈骗和防森林火灾宣传资料,关爱、陪伴留守儿童、捐赠学习用品,用青春力量为彝区乡村振兴助力。

  随着国家在彝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进,在国家电网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努力下,很多原散居在山区的彝族群众搬进了集中安置的新家、用上了电,生活品质大大提升,同时,普及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知识和技能也成了彝家新村的新需求。在彝欣社区,海来啊依莫、杨阿呷等彝族“三定生”志愿者用彝、汉双语为居民开展了“电力安全知识”宣传,手把手地指导彝族群众学习触电急救方法,用心、用情帮助他们学知识、练技能,提升安全意识,掌握自救、互救能力,为彝区群众幸福新生活筑起了安全防护墙。

(为小朋友讲解电力科普知识)

(为彝族居民开展触电急救培训)

(发放彝汉双语森林防火宣传单)

(安全用电海报讲解)

  在成功脱贫摘帽的喜德县光明镇阿吼村,志愿者聆听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获得者、光明镇阿吼村第一书记王小兵“从弘扬脱贫成果看中国制度优势”主题讲座。

  王小兵以“国网公司十年阳光扶贫路”开篇,围绕情系群众、志智双扶、产业创新等介绍了“战胜高寒山区脱贫解困的阿吼经验”,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两代人 一颗心”为关键词激励实践队员要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和磅礴力量。

(王小兵为志愿者讲授)

  志愿者们向阿吼村的留守儿童们赠送了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和书籍、玩具,陪孩子们做游戏、教他们唱红色歌曲,引导他们感党恩、爱祖国,自强自信,立志长大后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志愿者向留守儿童赠送学习用品)

  为了近距离感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志愿者们走访慰问了已脱贫人员,实地参观了海拔3000多米的扶贫产业园。

(志愿者前往海拔3000多米的扶贫产业园)

 

  在川贝母种植基地,志愿者们积极开展除杂草义务劳动,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志愿者在川贝母种植基地义务劳动)

  吉瓦伍哈、且沙么日各等9名“三定生”跟随国网喜德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一起参加了供电营业厅服务、深入农户开展变电站设备检修、居民电表故障维修。这九名“三定生”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对“三州”地区帮扶政策中,由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从凉山彝族自治州招生、免费定向培养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将回到当地供电公司工作,为彝区电网建设培养了技能型人才。在这次活动中,他们用所学专业知识为家乡群众服务、为乡村振兴助力。

 

 

(三定生吉瓦伍哈在登杆作业)

  志愿者们还在喜德县建立了留守儿童“快乐课堂”,通过开展心灵对接辅导、电力实验课堂、创意手工制作等关爱活动,激发彝区青少年爱党爱国的情杯和成才报国的志向,激励彝区学生坚定发展信心、勇于追梦圆梦。

(快乐课堂教唱爱国歌曲)

(快乐课堂科普知识问答)

(快乐课堂制作太阳能风力发电模型)

(快乐课堂创意绘画)

  此次科普下乡活动,志愿者服务队先后深入2个社区、1个脱贫摘帽村,开展了科普宣传3次,惠及群众2000余人,发放了科普读物、宣传单、环保手提袋等共计2000余份,捐赠了图书、文具和体育用品400余件。他们发挥专业特色,扛起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责任担当,用青春和智慧助推彝区乡村振兴,深得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截至今年,“电力三下乡·青春光明行”活动已持续开展了20年,在这20年里,科普志愿者多次深入甘孜、阿坝、凉山民族地区、山区,参与、见证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脱贫致富、建设家乡的艰苦历程。无数个用电盲区、科技盲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下,脱贫摘帽、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逐步提高。居民从没有电、害怕电,到用上电、了解电、科学使用电、自觉支持电力建设、保护电力设施。这充分体现了电力科普工作的深远意义。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科普的脚步也永远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