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风采 | 科普走进中广核研究院“探究核能技术的奥秘”

来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发布时间:2022-06-22

  2022年全国科技周活动主题为“走进科技 你我同行”,丰富多彩的“电力之光”系列科普活动在全国各地组织开展,让我们走进精彩活动,领略科技周的风采。

  5月25日下午,中广核核能科技馆迎来了一群年轻的面孔,他们是深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简称深二外)航空班的学生,前来参加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研究院)蓝色科技周的“探究核能技术的奥秘”主题核电科普活动。本周是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也是中广核研究院蓝色科技周,同学们在此期间做客中广核研究院,深度体验核电知识,沉浸式感受核能科技,意义非凡。

  核能科技馆参观——核能发电,科技满满

  在中广核核能科技馆里,中广核研究院核岛主设备工程师鞠燕娜通过一系列视频观看、核电模型参观等方式,带领大家简要了解核能发电的主要过程及先进堆型的设计理念,同步介绍了核电特种机器人等智能装备,让同学们身临其境了解核电厂构造,感受核电科技的力量。

 

▲鞠燕娜给同学们讲解核能发电原理

  “核电厂发电是不是和蒸汽机发电原理一样啊?” “这不就是通过‘烧水’发电吗?” ……有同学通过观察模型后发出了疑问。“哎,同学们说的很对,核电站发电的原理就有点类似‘烧水’,不过我们这个烧水温度有点高,压力也挺高的哦……”鞠燕娜化身亲切的小姐姐鼓励同学们思考,同时耐心地回答道。“核电站也是裂变反应,那会不会像原子弹一样危险啊?”一位同学抛出问题。鞠燕娜笑着解答道:“在核电厂中核能的转换过程,不像原子弹那样非常剧烈且不可控。我们有控制棒这一秘密武器,可以控制裂变反应进行,使得堆芯内的裂变反应安全又可控。因此,我们只要安全利用好核能,就能为人类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同学们参观“华龙一号”模型

  核电知识讲堂——核电安全,重于泰山

  同学们参观完核能科技馆后,中广核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娟花带领同学们了解了福岛核事故的始末,同时介绍了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堆型的改进设计,以及中国广核集团的核安全文化。


▲张娟花给同学们讲述核电课程

  张娟花刚刚提出课程名称后,现场便掌声雷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从了解到核电以来,就一直好奇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网络上众说纷纭,很难看到专业人士的系统解答,借此机会,刚好一探究竟。

▲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张娟花授课

  张娟花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课程,不忘提醒同学们:“核安全一直都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同学们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有可能会多写一个小数点,差那么一点儿,但是核安全却一点儿也不能差!我们始终在坚持安全第一,始终在践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
  “我觉得听完课程后,我们在学业上也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特别是我们身为航空学子,也要用核电人的安全观要求自己。”来自深二外的一名学生说道。

  “同学们,除了依靠更加深刻的核安全观,同时还要发展更强大、更先进的核能科技,才能避免这类事故的再次发生,这也是我们研发四代核电堆型的一个目的。”张娟花补充道。

  核电知识大抢答——硬核问答,好礼相送

  课程结束后,就到了“核电知识大抢答”环节了。基于之前讲授的知识,首先由张娟花向现场的同学们提问。“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们国之重器‘华龙一号’的特点?”张娟花话音未落,“有双层的安全壳”,一位同学直接站了起来抢答。“对的,为了保证安全性,‘华龙一号’采用了双层安全壳,不但可以加强安全壳结构,还可以实现事故下的自然循环冷却,大大提高安全性,这位同学说得很对!”张娟花对这位同学给出了肯定,同时也送出了中广核研究院精心准备的小礼品。“还有呢?”“我知道!我知道!”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三代堆多了额外的供电系统。”“没错!为了冗余设计,三代堆的供电系统也增加了,这位同学说得很对!”“我还有补充!”……
在提问与抢答中,同学们不仅重新回顾了核电设计上的一些科技细节,同时也在工程师的引导下思考了如何才能让核电更加安全,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通过本次核能技术的探秘活动,深二外的同学们全面了解了核电技术、充分认识了核能发展,深入体会了中广核核安全文化和中广核人“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启迪了同学们科技强国的梦想,将激励同学们不断探索创新,勇攀高峰。

▲收获满满的同学们带着中广核研究院卡通形象公仔jiujiu结束了核能技术探秘之旅

供稿: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