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能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围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建设电力科技强国”的主题,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精心策划,积极组织系统内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电力科普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氛围。
光伏知识现场学,能源技术记心间
9月2日,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华能澜沧江公司)联合昆明理工大学,组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79名师生到石林光伏电站参观学习。
过程中,华能澜沧江公司石林维检中心站相关人员介绍了电站基本情况及发展历程,讲解了光伏发电原理、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前景等,并带领参观了电站展示厅、升压站及光伏区。期间学员们通过积极提问、热烈讨论,增加了对光伏电站的认知。
通过此次的参观学习,学员们纷纷表示更加了解了光伏电站发电的原理及行业的现状,也对光伏电站的现场实际情况有了更多感触,并对华能澜沧江公司给予本次参观学习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
科学技术赋能生态保护,实践活动深化绿色理念
7月16日,华能澜沧江公司联合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师生代表到糯扎渡电厂开展“走进央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师生们参观了“两站一园”。华能澜沧江公司相关人员详细介绍了植物多样性保护举措、珍稀鱼类繁育的核心技术流程以及受伤野生动物的科学救助与野化放归工作。这一系列实地观察与专业讲解,生动展示了华能澜沧江公司如何将生产运营与生态修复、物种保护进行深度协同,构筑起坚实的绿色发展屏障。
亲眼见证华能澜沧江公司为守护绿水青山付出的扎实努力和取得的显著生态成果,师生代表深受触动,纷纷表达高度赞赏,表示此次参观深刻印证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生的可行性,进一步激发了作为林业未来建设者投身绿色事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华能澜沧江公司将进一步发挥“中国华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讲好守护“大国重器”、科技自立自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故事。
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首席技师进产业活动
9月6日,华能澜沧江公司特邀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首席技师罗志明开展技术交流与指导活动。
活动期间,罗志明技师结合数十年检修经验,讲解定子低频振动超标诊断与处理、轴承瓦温优化、主轴密封渗漏处理等流域电站常见典型问题,给出“可落地、可量化”解决方案,并与参会人员开展技术研讨,解答30余项疑问,将运维端的经验反馈前置到设计选型和制造采购阶段,为后澜上电站主机设备招标采购、安装运维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下一步,双方加强了技术交流,约定在主机设备技术难题解决、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等方面协同攻关,通力协作助推公司绿色高质量发展。
宣传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弘扬科学与科学家精神
华能河南分公司组织展示一种用于火电机组的灵活性配煤掺烧系统、一种高压母线PT间隔仓摇测绝缘辅助装置、一种在线监测处理带压设备堵塞的疏通装置、一种便捷型自动清灰的除尘器等电力科技成果,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效提升了公众对科技创新成果的认知水平,增强了大众对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信心,激发了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华能河南分公司组织设立“电力科技发展历程”宣讲,对比传统发电与新能源技术突破,凸显科技赋能成效。专家讲解燃煤发电原理、新能源发电原理,以及传统火电和新能源的优劣。重点阐释其在电网中火电承担调峰作用的价值,说明火电如何保障用电安全,特别是在风能、太阳能不稳定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响应弥补电力缺口。同时针对公众可能的疑虑,主动科普现代燃煤电厂的环保技术,讲解其如何在提供稳定电力的同时,通过先进技术控制排放,帮助公众建立客观认知。
华能河南分公司邀请“全国劳模”于刚开展座谈会,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深耕专业领域、攻克技术难题的奋斗历程,强调坚守岗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重要性;分享了在职业发展中通过持续学习、主动实践实现技能提升的方法。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在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职业规划与技能精进路径”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许多建设性观点。
开放融合,寓教于乐,搭建公众沟通桥梁
华能南山电厂以“小家融大家,共建幸福南电”为主题,成功举办了家属开放日暨科普宣传月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增进员工家属对电力行业的了解,凝聚发展合力。参加活动职工及家属人员共56人。
专家讲堂,溯源析理。电厂资深技术专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技师”称号获得者周建东进行了专题讲座,系统梳理了电厂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生动讲解了发电厂的核心工艺流程、关键技术原理以及安全运行知识,将复杂的电力生产原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参与者对“电从哪里来”有了清晰、科学的认识。
实地探访,沉浸体验。在严格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家属及参与者深入电厂老厂、新厂集控室和新厂现场进行参观。运行部刘志雄沿途介绍主要设备设施的功能、环保措施落实情况以及现代化电厂的智能化运营管理水平。通过零距离接触发电设备,参与者直观感受到了电力生产的磅礴气势与科技含量,增强了对绿色、高效、智慧发电的理解与认同。
情感交融,促进和谐。将科普宣传与人文关怀相结合,让员工家属亲身感受家人的工作环境与企业文化,提升了员工的归属感与自豪感,也向社会公众展示了公司开放、透明、负责的良好形象。
内强素质,激发动能,培育科技创新土壤
华能海口电厂积极响应号召,聚焦提升员工科技创新能力,组织开展了“强化员工知识产权培训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系列主题活动。
聚焦创新,强化产权意识。电厂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在驱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系统培训了专利基础知识、技术交底书撰写、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等内容。活动有效提升了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营造氛围,鼓励技术攻关。结合电厂优秀发明专利,活动期间通过案例分享和讨论,鼓励员工立足岗位进行小革新、小创造,营造了“人人关注创新、人人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这些活动与电厂长期以来在电力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开发、大型发电机组安全状态在线集中监测及远程诊断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相呼应,体现了科普活动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提升素养,筑牢人才根基。通过系列培训活动,不仅普及了科技知识,更强化了员工的科学思维与创新方法,为建设一支高素质、懂科技、善创新的员工队伍提供了支撑,间接服务于电力科技强国的目标。
科普贴近群众,播撒电力知识
进社区,安全用电宣传。走进社区开展用电安全讲座,讲解家庭漏电防护、电器火灾预防等知识。
进校园,电力启蒙教育。在学校开展“电力小课堂”,通过专题讲解、趣味问答,普及电力基础知识。主要讲解燃煤发电原理、新能源发电原理,以及传统火电和新能源的优劣,解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不同作用。
华能河南分公司借助“电力之光”科普活动,以理论为纲、以科技为桥、以群众为基,有效打通了电力科技与属地公众认知的“最后一公里”。后续将持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学习,聚焦“双碳”目标下的电力技术革新,创新科普形式,扩大覆盖群体,为建设科技强国、推动能源绿色转型贡献电力力量。
在中国华能系统内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科普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进一步有效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营造了内部科普文化,激发了员工创新热情,展示企业、行业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