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党中央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要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了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大力激发新能源与储能领域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积极发掘、鼓励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新能源+储能”协同发展,值此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学会举办“第一届新能源与储能协同发展创新大赛(2024)”,由新能源并网与运行专委会和电力储能专委会联合承办。现向贵单位科研人员和学生征集创新作品,诚挚欢迎国内外能源科技领域的研究人员踊跃报名。
一、大赛主题
新能源与储能优化配置及协同控制技术
二、参赛人员
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年龄在40周岁(女性科研人员可放宽至45周岁)以下的学生、教师、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均可参加。鼓励以个人名义参赛,也可组队(不超过3人)报名参赛。
三、作品要求
围绕新能源与储能的优化配置、协同运行,由参赛人自行设计相关案例和场景,并满足以下要求:
1.需要介绍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关键参数,提出具有创新性的优化配置方案、控制策略或者控制算法。
2.提出的方案、策略或算法不要求完美,关键是有独创性和可预见的实用性,参赛人可以进行简要说明。
3.建议分为“应用场景介绍,关键参数,配置方案和控制策略(或者算法),具体性能与仿真(或实验)验证结果,经济性、实用性分析,预期应用及效益情况,参考文献,附录(如有)”等部分进行撰写,参赛人可结合作品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4.参赛报名及作品提交限中文。
四、关键时间节点
1.报名截止 2024年6月15日
2.作品提交截止 2024年8月10日
3.大赛初评(决出前18) 2024年8月中旬
4.大赛会评(18进6) 2024年8月下旬
5.公布现场答辩入围作品 2024年9月上旬
6.现场答辩及颁奖典礼 2024年9月中下旬
五、奖励方式
大赛将对获奖作品授予证书,赛事获奖证书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颁发。
六、报名方式
1.作者可将依据要求整理好的作品发送至大赛专用邮箱:olujingo@126.com。(作品请压缩打包,文件命名为“作品名称-作者-单位”,若以组队形式参赛,仅填第一作者即可)
2.报名以及作品评审过程中如有问题需要咨询,请致函或致电联系大赛筹备组秘书处。
卢婧(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新能源并网与运行专委会秘书处)
电话:010-82814148,手机:13466598580
邮箱:olujingo@126.com
王凯丰(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储能专委会秘书处)
电话:15010121214
邮箱:wkf9987@126.com
七、其他
详细安排与作品征集要求见“第一届新能源与储能协同发展创新大赛(2024)”作品征集指南。